长春市晟峰源景观工程有限公司

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终特刊,焕新启航,信心筑底

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,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行进至关键节点。面对2025年乃至更长远未来的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,我们聚焦于“焕‘新’与信心”,探寻中国经济如何修复高质量增长预期,解开结构性改革背后的逻辑。

过去一年,全球经济风云变幻,而我们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起伏中崭露头角,无数逐梦者在征途上坚韧前行。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,我们更期待新的一年能带来新气象,尤其是中国经济能够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平稳增长,为通往未来的路铺就信心与底气。

在信心之锚部分,刘世锦强调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,但也面临日益增加的总需求不足压力,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,而消费需求不足中重点是服务消费不足。他建议通过“源头治理”,优先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环境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。同时,改革的成功实施需要调动企业家和地方主要领导者这两个“关键少数”的积极性。

专访郑永年指出,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,北京地区因高校众多,基础研究能力很强。他表示,在这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优化监管,破除可能阻碍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制度性障碍。

专访陆铭认为,在当前阶段,新型城镇化可以兼顾经济增长、改善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重目标。他强调,未来新型城镇化应加大服务业领域的投资,并根据人口流动的情况分别制定政策,在人口流入地要大幅降低落户门槛,而在人口流出地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。

在对话田轩中,他预期2025年将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,提振市场信心,推动A股的增长走势。不过A股要走出相对稳定的上升行情,关键还在于经济的平稳上行。

刘元春表示,面对外部压力加大、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,2025年加大了政策对冲力度。他预测全年经济能保持相对稳定,呈现“前低后稳”的态势。

摩根士丹利邢自强认为,新质生产力在中国扎根落地,有三个明确的结构性机会,分别是AI的应用、人形机器人的崛起和广泛使用以及绿色能源转型。

杨志勇认为,财政需要积极应对未来中国经济面临较多的国际不确定性的挑战,以及内需不足等难题。中央明确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,财政政策也要做好相关预案。

黄瑜表示,不同城市市场必然存在差异,政策应继续发力,让大城市发挥示范带动效应,促进市场更大范围的“止跌回稳”。

罗伯特·恩格尔表示,2025年的不确定性会比2024年更大,特朗普2.0的影响备受关注。他认为,中美紧张关系的情况也并非不可能过去,中国应展现出与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不同,传递出积极竞争、扩大开放、合作共享的明确信号。

米歇尔·渥克表示,中美紧张关系并非无解,双方应保持对话,追求共赢。短期内,中国企业应进一步加深与美国商业伙伴的关系,积极探索同世界其他国家建立投资机会和商业伙伴关系。

在电商、手机厂商、金融领域,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变化与趋势。电商市场正逐渐走向分层、微利、逐流,而手机厂商正瞄准成长潜力更大的新兴市场。金融领域,金融机构纷纷调整组织架构、加大资源倾斜力度、丰富产品货架、践行“金融为民”使命。

综上所述,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,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,保持耐心,发挥本土资源优势,探索创新,我们就能够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迈向高质量增长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es.ccsfyjg.com/post/22845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x

注册

已经有帐号?